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6

公司走上正轨,讲讲自己这三年半的经历,给后来人一点经验,少走些弯路。

事先声明,本帖子转发公司老总写的创业经历

介绍一下自己,本人70后中年男,IT出身,混迹天涯十余年,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多快乐。只是自己更多时间是一个知识和快乐的索取者,并没有回馈给大家什么有价值的帖子,心中常以为憾。

  从今天开始,我想把我这三年半的创业经历和一些微薄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我保证,我说的每一件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希望能给诸位

先说说当初决定创业时的一些想法吧,每个人都有自己创业的理由,有的是为了应对中年危机,有的是为了人身自由,有的是为了让妻儿老小过上体面的生活,还有一小部分人真的是为了情怀和大爱。(我遇到过这样的人,为了内蒙古的留守儿童,坚持创业四年,值得敬佩!)

  但大家都是有些阅历的成年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创业的最终目的都应该是金钱。有了金钱,你才能实现自己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渴望。有些年轻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一个中年人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

创业之前,我在这座二线城市的收入大概是2W元左右,妻子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家庭算是小康之家。那么我为什么要创业呢?原因很悲哀,我的孩子身体不好,将来可能需要长期的养护。普通的小康之家,哪怕是中产之家,估计也很难承受孩子这一生的养护成本,我只能选择创业,而且没有退路……

言归正传,无论是何种创业目的,有一点,在你创业之前一定要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创业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你很难坚持下去。留在我身边的合伙人,一个在家中强势无比,说一不二;另一个大龄未婚且距离家乡很远,独自一人。也只有这两人,才能在家人的反对声浪之下,坚持到公司走上正轨。

我创业的想法萌生于2012年,实际着手在2015年,为什么中间隔了那么长的时间呢?可能和我谨慎的性格有关系,那时候第一钱不足,第二没有兵马。我们这种科技公司,人就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人才,公司是绝对发展不起来的。

2014年,岳母去世(岳父很早就去世了),处理完家乡的房产,妻子把钱交给了我。我父母家乡的房产虽然不值钱,也在同时卖掉,把钱交给了我。再加上我和妻子这些年的积蓄,资金的问题算是初步解决。接下来,就是如何招兵买马了。

是一个群鱼吃独鱼的时代,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就算你意志无比强大,精力无比旺盛,从产品到市场销售你无一不精,而且你也充分掌握了统筹与效率的精髓,你也不能一个人把公司所有的事情都干完。除非你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做一个小富即安的炊饼摊老板。要记住,人力有时尽,这是不变的真理。

  在招兵买马这一块儿,有几点要注意,待会儿我会告诉大家我当时的做法。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我所有的合伙人都来自老公司,都是这些年我积攒的老部下,初期选择了2个合伙人,3个月后增加到10个,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人才昂贵,如果以高工资招募,资金会很快烧光。
  第二,如果以股权吸引,那合伙人总要养家糊口,工资应该定多高?
  第三,关键点是股权要给多少?如何配比?是技术入股还是资金入股?
  第四,是否要制定退出机制?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去做?
  (我的做法也许是错的,反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大家权当交流。

   补充一点:老公司虽然是外企合资,但实际上还是半国企。由于收入差距、分配不均等诸多原因,2014年底时人心浮动,很多中层都想着离开,是招兵买马的最佳时机,也是唯一的机会,我给当时情况的评价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当时我不拉他们,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会离开老公司。)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我所有的合伙人都来自老公司,都是这些年我积攒的老部下,初期选择了2个合伙人,3个月后增加到10个,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人才昂贵,如果以高工资招募,资金会很快烧光。
  第二,如果以股权吸引,那合伙人总要养家糊口,工资应该定多高?
  第三,关键点是股权要给多少?如何配比?是技术入股还是资金入股?
  第四,是否要制定退出机制?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
  -----------------------------
  稍后我会在本层回复我当时的做法。

    好,启动资金有了,人马初步齐备。下一步的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注册一个公司呢?当时大家还都没有离职,还在原单位担任工作。

紧接着,又是一个问题,大家在老公司都是薪水颇丰,是应该在老公司兼职做事情,还是应该离职出来做事情呢?还是应该一部分人现出来全职,一部分人先兼职呢?

公司是早晚都要注册的,早注册比较有优势,因为很多客户在选择公司的时候都会看这个公司的存续时间。现在工商信息非常透明,都可以查出来。在注册公司的时候,常用的有下面几种选择,一种是个体工商户,一种是有限责任公司,一种是股份有限公司。

  个体工商户从长远上讲是要被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取代的,而股份有限公司一般创业初期也达不到要求(注册资金要求、首次出资额要求等),所以推荐选择有限责任公司,对将来一些资质的申请如:ICP备案、ICP经营许可证、第三方支付申请等,都有帮助。

   接下来就是税务问题了,大家看出来了吗?一个公司的老板,实际上就是个万金油,什么都得会啊!

  公司刚刚创立时,不要选择一般纳税人,虽然一般纳税人可以进项抵扣,但是对公司初期助益不大。推荐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增值税率3%,企业所得税也有一定的优惠,等将来企业做大了,再转成一般纳税人。

后就是去银行开设基本户,企业一般户暂时还不需要,有个基本户就足够初期使用了。今年央行刚出了新规,企业开设基本户现在已经不需要央行审核了,办理应该会快很多。

  这个基本户可以选择四大行,但是有些古板,而且企业网银使用不是那么方便,当初工行的金融家U盾可是各种不兼容,头痛了好久。招商银行的基本户还是不错的。

    随后就是装修房子,不过是在劳务市场雇了些工人师傅,刮了大白,做了开荒保洁而已。买了办公桌椅和电脑,通了宽带,因为一开始租的写字间比较老旧,和宽带运营商费了好一番唇舌才把宽带搞定。看着运营商的小哥在破旧的天花板隔层里艰难爬行拉网线,心中满怀感激,虽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网络都被运营商劫持打广告。

现在的状况是,旗子扯起来了,战士们都已就位,接下来就该打仗了。我们自身定位为互联网服务商,也就是为想在互联网创业或转型的个人或企业提供产品、方案及实施。按照之前的想法,我非常自信的准备了三条道路:医疗、教育、工程。医疗方面想打造一款我们自己的针对孕妇的产品(手中有医生及专家资源);教育方面和本地一家高考咨询公司合作,打造一款校园产品;工程方面,和北京一家大型国企搭上了关系,准备长期为他们提供软件外包服务;此外再零碎接一些小型互联网项目。

  怎么样?三个方向都是风口吧?看起来前景还算不错吧?利用纯外包服务以战养战;利用半外包合作形式打造教育产品;利用医疗行业资源打造自己的核心产品。

  一切都似乎是合乎逻辑的,商业模式很闭环,很好,很强大。哪怕只有一条路成功,那也是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是大多数创业者都会犯的一个错误:认为自己的路是正确的,是毫无瑕疵的,是安全的,从商业模式上乃至战略上都是万无一失的!

这个世界,真正的天才是很少的。虽然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海量的天才,但我始终认为那和寒武纪生物大爆炸一样,是宇宙高等文明和我们人类的一次沟通交流(开下脑洞,别乱)。

  马云最落魄的时候会去摆地摊来养活自己的翻译社,刘强东会去中关村批发光盘到天桥底下叫卖,雷军一提到创业初期就会落泪。想到了什么了吗?对!所有的创业者,在第一次创业初期,都是菜鸟!都会走很多弯路。

  因为菜,所以落魄;因为坚持,故能强大。

2015年初,我带着技术人员杀向北京,去和那家大型国企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谈项目。大学同学在那里已经做到了中层,招待、介绍、引荐做得都很到位,时至今日我都非常感谢。国企确实牛逼,一个二十万左右的小项目(相对于国企的体量,当时没有达到必须招标的要求),参与项目的不是博士就是科学家,名头属实很具有震慑力。

  好在我们在IT行业也是实战了十几年,经过一番舌战群儒,介绍方案再加上二线城市价格的优势,似乎我们已经是唯一的人选了。晚上的招待酒会,我喝了不少,夜里在宾馆吐得一塌糊涂……

从北京回来后,向兄弟们汇报了此行结果,当然,在汇报描述中掺杂了过多的感情色彩,我知道,大家太想拿下这第一个项目了。在我的描述下,好像这个项目的合同已经非我们莫属了。

  于是我们就犯了创业者初期最容易犯的错误:在拿到合同之前,我们就开始着手项目了。当时还没有美工人员,但是我们相信自己的技术可以弥补美工的不足,于是紧接着我们就毫无悬念的犯了第二个技术人员常犯的错误:认为产品颜值不重要,我们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记得当时我还是在暗中留了一手,在和北京公司谈项目的同时,为了防止项目最终不成,之前说过的本地教育产品合作伙伴那边,我也在并行跟进。不光如此,我那时想着狡兔三窟,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在谈这两项目的同时,我还瞒着大家和一所大学的产学研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

  一直以来我做事的风格便是如此。我相信自己的布局可以把一切情况都考虑进去,我相信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自信很好!虽然现在回头,看到那时自己菜得有些可笑。但创业路上,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要有自信并相信明天会更好。哪怕创业会因为你的自信而对你更加狠狠的考验。

在没有任何合同保证的情况下,我们自信满满的开始了产品研发(迷之自信,或者说,因为愿意相信而自我催眠)。我们从事对日软件外包多年,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其实都知道,日本MIS软件对颜值的要求确实不高,但现在客户开发的是一款企业宣传APP,那就另当别论了。我们通宵达旦,全力扑在项目上,用了两周的时间把产品原型做了出来。看着兄弟们一笔一笔敲出来的十几万行代码,我骄傲啊!

  看看,我们的代码多么优雅,后台功能多么强大,程序多么健壮……(专业术语,指的是代码简洁易懂,程序不容易崩溃。)
  脑子里满是客户欣赏和满意的目光……

  当时团队里一位兄弟提了一句:“界面是不是丑了点?”但是无人回应,大家想的是两周时间我们完成了如此巨大的工作量,理应得到客户的赞美和认可!看出问题没有?创业团队初期,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所有人都热情洋溢,自信爆棚。在潜意识里刻意回避对自己不利的因素,而愿意去相信自已认为美好的一面。

  这一点,每一位创业者都应该警醒!决不能回避任何潜在的问题,只要想到了这个问题,就一定要去面对他,解决它!这也是墨菲定律的原理,实战会让你真正理解墨菲定律的无情。

   产品原型如期发给了客户,我们开始如坐针毡等待消息。不久,内线同学打来电话,说是她们BOSS认为UI界面太粗糙,更倾向于另一位中层推荐的公司。我当时傻乎乎的在电话里解释我们的产品功能有多强大,逻辑有多严谨,容错率有多高……

  随后同学的一句话让我无话可说。她说:我们BOSS不懂技术,就知道看看界面……
  而另一家竞争对手连程序的基础框架都没有做,只是拿了几张之前做过的案例图片,就成功打动了那位不懂技术的BOSS。

  大家看到我们这次失败的项目经历不知有何感受?

    我刚才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个项目,做了个简单的分析总结。

  第一,我们不得不承认国企项目的水很深(后来同学给我来电话解释过,对方背景确实更深厚一些),得出结论就是:关系是靠不住的,你有关系,别人的关系比你更硬。草根创业,一味追求靠关系,将来必败无疑。

  第二,作为创业型公司,你的案例积累是绝对拼不过成长型公司的。同一领域,别人可能有数个甚至更多的项目案例支撑,你可能一个都拿不出来。如此一来,你拼经验拼不过别人,拼价格也未必拼得过别人。

  第三,那时候只凭着一腔热血,并不会真正做客户分析,冷静现实的认识自己的劣势和自己的优势。就像刚才说过的一样,潜意识里不想面对自己的不足,好像只要提到自己的不足,就会浇熄创业的热情一样。

 接下来让我们推演一下,如果带着我现在的经验,回到2015年,我会如何去分析这个客户,如何去安排这次谈判。

  我会用我们现在常用的客户分析方法给大家演示一遍,这算是一次经验交流,但大家请记住,真正的创业者是不应该有如果怎样……这样的想法的,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每一次当下的谈判,我们都要把握住

客户分析第一步:信息搜集

  甲方:某大型国企下属子公司

  甲方标签:高大上、财大气粗、国字号、清闲、稳定、人际关系复杂(水深)、傲气
  注意:标签是你能想到的客户所有的印象都要尽可能罗列出来,为客户分析做准备

  项目背景:本想用自己的技术团队搞定,但因为种种原因,研发经费被各种挪用,导致项目临近上线仍未着手开发,子公司无法向总部交代,需要在两个月内完成苹果+安卓APP+管理后台的研发。

客户分析第二步:诉求分析

  客户的信念:我很牛B(国企)
  客户的感觉:我和你合作是看得起你;项目着急上线。
  客户的渴望:找一家能快速完成项目的公司;价格便宜(项目经费不足)

客户分析第三部:排兵布阵

  1.共鸣点:赞同国企的实力强大,理解项目目前非常着急上线。(浅度催眠)

  2.痛点:项目如果不能按时上线,会如何……

  3.方案:提出两种方案供客户选择:
  a.选一家成长型企业做项目。优点:有经验;缺点:北京价格高,项目档期满,不差你一个项目,不够重视。
  b.选我们这种创业型企业。优点:全部人员投入项目,重视,价格相对较低;缺点:经验稍微欠缺,但技术过关

  4.筑梦:告诉客户,按期完成总部的任务,会有助于BOSS的仕途。

  5.报价:报一个北京无法竞争的人员单价。(比方说,北京1000/人日;我们800/人日,不能低太多)

  6.赠品:赠送源代码、赠送知识产权

  7.安全感:承诺做不出来全额退款;产品有BUG终身免费修改;分期付款

  8.紧迫感:距离要求上线日期越来越近,再不做就晚了。

以上三步客户分析,是我们从实战中总结出的最实用的干货,大家一定要重视。能理解上面三步精髓的人,最起码你的创业成功指数会增加一大截。就算不创业,在你日常工作、交往、谈判中,都是非常优秀的一种技巧。

  重要的事情也不用说三遍。能体会到上述方法价值的人自然会重视!
  看不懂实操方法的话,一定要问我。

好了,言归正传。

  公司第一个项目从热情高涨到黯然收场,兄弟们通宵达旦的辛苦全部付诸东流,虽然大家没有明说,但我感觉得到一丝悲观失落的微妙情绪开始在团队里悄然滋生。

  我知道此时鼓舞士气是关键,创业团队最危险的就是大家都闲着,大眼瞪小眼,一旦这种情况发生,距离团队解散就不远了。于是在一周之内,我们和本地的那家教育咨询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我们负责研发校园APP产品,对方凭借在教育界的关系,负责推广到本地13所高中,再以这13所高中为支点,撬动本省近百家高中,数百家初中乃至更多的小学甚至幼儿园。

  算一算,一所学校十万元,卖给十家就是一百万,卖给一百家就是一千万。再把模式复制到全国,这又是一个看上去很美好的项目!当时我们煞有介事的计算了一个省有多少公立学校、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又估算了全国这样的学校大概有多少家,了不得了,这是一个百亿甚至千亿级的项目啊!

  于是大家又开始士气高涨,通宵达旦的投入到校园APP的研发当中……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6

其实各位应该已经看出我们的问题了,又是一个想着靠关系去推动的项目,又是一个在毫无资金保障的情况下开展的项目,而且这里还存在着创业者初期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对资金流水极度不敏感,总是想着账上还有多少钱,还够维持公司运营多久,应该还够支撑到产品做出来绰绰有余。以为这样就是对现金流的管控了……

  所以说,我们曾经是菜鸟,菜的可笑。我不希望诸位同行者再犯同样的错误,哪怕你们当中只有20%的人能吸取到经验教训,进而少走一些弯路,也不枉你我网络相识一场。

  校园APP项目,是我们残酷创业之路的起点,夜色由此降临!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6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用了“残酷”、“夜色”这两个修饰词,这绝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我要提醒还没有踏入创业之路的朋友们,如果你自认为没有强大的意志和忍耐力,如果没有耐得住长久寂寞的觉悟,千万不要贸然踏入创业这个圈子。世间之事大多知易行难,且又有好事多磨、人心难测、无可奈何等诸多阻碍,比起“残酷”这个词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一旦你从黑夜中挺过来,掌握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方法”(也就是入了门),那接下来无非就是你计划用多长时间,把事业做到多大的问题了。

  我会把我的“方法”融合在这篇帖子的文字里给大家讲解,但没有任何人的经验是能够被完全复制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尽相同,每个创业者的能力脾性都不尽相同,大家可以参考,可以去思考,可以去“悟”。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7

校园APP项目正式启动,投入研发人员10人,预计研发周期3个月。鉴于本地教育咨询公司常年和学校打交道,原计划他们参与一部分需求分析和设计,但他们主营业务是高考报考咨询和高校自主招生,当时比较忙,能投入的时间实在有限,最终只是零散地提了一些无关痛痒的建议就不了了之了。

  大家这里要注意一下。
  第一,校园APP这个产品,所有的研发,都是我们在做,也就是说所有的投入都出自我们;
  第二,合作伙伴没有任何投入,醉心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第三,合作伙伴负责产品推广到校园,但却没有任何书面保证;
  第四,当时约定每推广到一所学校,所得利润,由我们和合作方对半分成。

  把这些条件罗列出来看,有什么感觉?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7

这就是我要重点给大家讲的创业路上的另外一个注意点:严防“空手套白狼”的合作伙伴。
  想要“空手套白狼”的人会出现在你创业路上的每一个环节,无论你处于创业的哪一个阶段,他们都会痴心不改,贯穿始终。我们不应该责怪这些人,这些人都是我们创业路上的磨刀石,没有这些人的磨砺,我们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也不会拥有对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洞察力!

  不急躁,才会冷静分析;不贪心,才会洞察人性。

  你的所有思维都被限制在对方拥有多么强大的人脉(我们能和这样的合作伙伴一起资源互补,多么完美),这些产品推广出去之后会有多少亿的收益,哪里还会有冷静分析、洞察人性的想法?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7

人们对轻易得到的东西总是不会去珍惜,这是人性,我们没有必要和人性对着干!

  什么叫合作伙伴?双方共同付出、共担风险、共获收益,这才是合作伙伴。这才是能进行利益捆绑,长长久久一起走下去的合作伙伴。而就像我之前说过的那样,创业者初期的兴奋的心态、燃烧的热血,总是会让我们催眠自己,无条件的去信任自己所谓的“合作伙伴”,总是害怕失去这一次可能事业腾飞的机会。

  结果就是一次次掉进陷阱吗,轻者遍体鳞伤,重者创业失败!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7

我们来重新设计一下合作模式:

  第一,估算项目的成本(双方认可),由教育咨询公司出一半的研发经费;
  第二,教育咨询公司必须参与产品的需求分析和设计(他如果出钱了,必然会用心参加设计);
  第三,签订合同,如果教育咨询公司无法推广到最少3家校园,则要负担剩余一半研发经费。如果教育咨询公司达到目标,则我方退还初期研发经费;
  第四,我方负责产品迭代、更新、部署、运维,教育咨询公司负责推广,所得净利润对半分成。

  简单罗列上述四点,已经充分表达了我们的合作诚意。如果对方愿意合作,说明他愿意和你共同付出,共担风险,这就是一个优质的合作伙伴。如果对方不愿意合作,则说明他不愿意和你共同付出,不愿意和你共担风险,只想着和你平分利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空手套白狼”合作伙伴,要及时止损。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7

一直到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些案例和经验,也不过都是“外患”的范畴。“外患”对一个创业团队来讲,虽然痛苦但并不是致命的,假以时日,我们都会通过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从而学会如何应对外患。那为什么九成的创业者还是倒下了呢?绝大部分创业团队,最终都死于“内忧外患”。无论是世家大族、集团企业还是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创业团队,最怕的就是祸起萧墙,那才真是土崩瓦解、兵败如山倒!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是至理名言,因为“内忧”绝不会等你假以时日,学会了如何应对“外患”的时候再来。恰恰是你处于外患频发,疲于奔命的时候,“内忧”便会如期而至。

  “内忧+外患”这是对创业者最大、最漫长的考验。闯过去,就是豁然开朗,别有洞天;闯不过去,那就是经验装备清零,大侠请重新来过。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7

不要觉得只有创业团队才有“内忧”,其实无论是经营一个包子铺,还是组建团队成立一个像模像样的有限责任公司,都是存在着“内忧”的。这个“内忧”也许来自于你的家庭,也许来自于你的团队,也许来自于你最信任的人。

  作为创始人,不要畏惧“外患”,不能逃避“内忧”,我送给诸位同行者一句话:

  创始人是企业唯一的核心,没有人能够取代你的位置、没有人能够承担你的责任!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8

校园APP是一个非常苦的项目,本来计划三个月的研发周期,因为我们不断添加功能,不断想把产品尽善尽美,导致最终耗时六个月才结束。这六个月,很辛苦,也发生了很多事,稍后我们慢慢说。

  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另外一个注意点。对创业团队,无论你做的是什么样的项目,切记不要想着让这个项目尽善尽美之后再推向市场。无论你是做一个连锁加盟店,还是做一个大型社交平台,产品和项目的完善是永无止境的,你前期的大多数自以为毫无破绽的商业模式,其实都是闭门造车。

  你要做的,是快速把项目或产品推向市场,用心去经营这个项目。再根据市场的反馈,来决定是忍痛放弃,还是不断更新迭代,逐步完善。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8

要知道,任何项目(产品)只是你的事业大树之上一根枝杈,枝杈总有凋零与茂盛,而整棵大树的枝繁叶茂才是大局所在。在这一点上,早期创业者可能会舍不得,可能会觉得“我再努力努力,我再坚持坚持,也许还能抢救一下,也许还会有奇迹出现……”

  我们说的创业者要坚持,要耐得住寂寞,指的是你创业这条道路(事业大树),而不是你死抱着一个项目,死抱着一个产品,塑造一个悲情船长的形象,最终与船同沉。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8

也许有些创业者会反驳,我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那么多资金,投入了那么多精力,这个项目(产品)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你让我忍痛放弃?

  我举个例子,一棵小苹果树在果园里吸收阳光雨露,茁壮成长。有一天,这棵苹果树抽条出一根嫩绿的枝丫,前所未有的嫩绿,所有果农都赞叹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精神的枝丫。一看到这根枝丫,苹果树的主人就心情欢喜愉悦。可是到了收获的季节,这根枝丫虽然变粗变大,却没有结一颗果子。果农心里虽然懊恼,但还是想:也许明年这根枝丫会给我一个惊喜呢。

  到了第二年,这根枝丫变得越来越臃肿,整棵果树的养分都被它吸收光了,小苹果树再也无法发出新的枝丫。果农眼巴巴的看着这根枝丫,心中盘算:今年的收成全靠你了。到了收获的季节,这根枝丫还是一颗苹果都没有结……

  第三年春天,果农拿出一把斧子,砍掉了这根枝丫,有了养分,小苹果树开始发出其余的枝干。到了秋天,虽然收成不多,但也是大大小小几十个果子。

  第四年,小苹果树发出了更多的枝干,秋天时,硕果累累。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8

大家也许会说,如果果农不砍掉那根奇特的枝丫,也许到了第四年,也许到了第五年,它会结出一枝头的金苹果也未可知呢。

  我承认,你们说的有道理。但关键是这个小苹果树的主人,能不能忍受这根枝丫一年不结果、两年不结果、三年不结果……这个果农的家人能不能忍受这个果农一年没有收成,两年没有收成,三年没有收成……

  这世间的事,本就没有对错与如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8

校园APP的项目让大家非常疲劳,一周七天都要上班,每天工作到凌晨。初期没有研发资金,就靠着公司的老底儿支撑,这也让大家心中忐忑。

  终于,在项目进行到一个月的时候,第一个退出的兄弟来找我了,也是当时技术比较好的一个合伙人。原因很简单:高强度加班,身体坚持不住,三十多了,准备要孩子。我挽留了三次,最终只能握手送他离开,我的副总(也是一直留在我身边的臂膀)自己从家里拿出十几万,以高出入股时的价格,买下了退出者的股份。我知道,副总是为了给大家信心,向大家表明自己看好公司前景的决心。

  第一个合伙人的离开,给整个团队的氛围带来了一份沉重。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9

之前说过,校园APP产品没有教育专家用心参与设计,加上当时的项目经理思路放飞,犯了技术人员的通病,不断把一些新奇的技术想法在这个产品上实验,导致项目一直处于苦战状态,一直持续到第四个月还是没有看到完成的希望。此时人心开始浮动,团队中开始出现抱怨与推诿。

  要知道,算上刚刚离开的合伙人,我当时身边有十个弟兄参与创业,人多力量大,但人多是非也会随之增多。一旦这种负能量开始蔓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当创业的激情被疲劳不断地消耗,又没有相应的金钱收益刺激,带来的就是信心的不断流失……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9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创业就是闯江湖!

  当时我判断团队的状况岌岌可危,找来公司副总商议一番,决定不惜代价,快速结束校园APP这个项目,由教育咨询公司推广赚钱。为此,公司副总还和校园APP的项目经理闹得很不愉快,甚至被项目经理当着所有人的面,骂的颜面扫地。

  但这一切都被我强行压制了下来,校园APP整体研发时间六个月,产品测试完成,交由教育咨询公司靠关系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9

现在看起来,一切都是因果。我们之前选择了一个只愿意同我们平分利益,不愿意与我们共担风险的合作伙伴,这是“因”。如今我们倾注人力财力,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却无法掌控当时的命运,这就是“果”。

  创业这些年,我悟出两个道理,其一就是“因果”。

  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一切顺理成章的进入教育咨询公司的主导,指挥我们做宣传册,指挥我们做地推,指挥我们去修改产品……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不断的吞噬我们的精力和热情。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9

之前我们说过,这世间的事,大多知易行难。看到一件事,看到一个产品,谁都能指点两句,谁都能说出几句貌似很有道理的见解。但是,真正能把这些道理和见解归纳总结,形成一套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的人,那是少之又少。

  就像前一阵子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我有一个很好的点子,商业模式完美,万事俱备,就差个程序员了。”

  你差的真的是个程序员吗?不,你差的是一整套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从目标人群分析、商业生态圈设计、再到把商业理念和运营方案融入产品设计、再到产品研发测试……这都是你理解的“程序员的范畴”。有这么一句话,传统企业不上互联网+,是等死;上了互联网+,是找死!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互联网+,不是你做个网站,做个APP,就能称得上互联网+的!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9

是以互联网为例:

  互联网是一个零和游戏,接近于赢者通吃。你的脑子里只想着做一个APP,以为这样就能财源滚滚,那结局必将成为炮灰。你从创业开始,想的就是一整套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这才有可能站稳脚跟,图谋天下。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9

好,我们继续往下说。

  在教育咨询公司的各种指点、各种指挥之下,我们东奔西走,疲于奔命。历时两个月,只推广了一家重点高中,当时科大讯飞、中国移动都在推广自己的教育产品,每天我们都能看到这两家的业务经理们和我们一样,游走于各学校之间。竞争激烈,推广不易,

  在这一点上,大公司和小公司倒是出奇的一致。

  教育咨询公司感觉到推广艰难,慢慢的不再投精力在这个产品上面。仅有的所谓推广成功的那一所学校,一提到付款,也是如泥牛入海,再无消息。

  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合乎逻辑。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0:59

好,我们继续往下说。

  在教育咨询公司的各种指点、各种指挥之下,我们东奔西走,疲于奔命。历时两个月,只推广了一家重点高中,当时科大讯飞、中国移动都在推广自己的教育产品,每天我们都能看到这两家的业务经理们和我们一样,游走于各学校之间。竞争激烈,推广不易,

  在这一点上,大公司和小公司倒是出奇的一致。

  教育咨询公司感觉到推广艰难,慢慢的不再投精力在这个产品上面。仅有的所谓推广成功的那一所学校,一提到付款,也是如泥牛入海,再无消息。

  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合乎逻辑。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1:00

教育咨询公司没有任何风险和投入,可以潇洒抽身,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靠关系?行不通;靠合作伙伴?消失无踪;靠自己运营?在当时,一没资金,二没经验。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窘境。

  我要再次提醒各位,对初期创业者来说,我们承受风险的能力太弱,在没有确切可靠的合同保障之前,在没有首付款到账绑定客户

  之前,千万不要投入过多,一定要避免陷入这种窘境,真的非常危险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1:00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我到处找寻新项目,以求应对危机的时候,团队内部出现了大问题。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之前校园APP的项目负责人召集全员开会,弹劾我十大罪状,认为我没有带领大家赚到钱,让大家白白付出辛苦,认为我所说的一切都是欺骗大家,所有的蓝图构想都是画饼充饥。

  当着所有兄弟的面,我只能微笑着劝他冷静,逐条解释他的弹劾。我知道,公司这半年多没有赚到钱,这是我作为创始人的原罪。

  好在当时我身边有三个铁杆兄弟,好在从他把公司副总骂的颜面扫地那一天起,我就在准备这一天的到来。三个铁杆兄弟就像我的近卫军一样,在会上处处维护我,一些我不方便说出的话,都由他们帮我说出。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没有这三位铁杆兄弟的挺身而出,在那种会议上,我将要面对的便是弹劾者的愤怒和其余所有人无声的指责。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团队便只有解散一条路,因为指责者虽多,但能擎得起公司这面大旗的,却没有一个。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1:00

人的潜意识里是不想承认自己的胆怯和退缩的,就像这位弹劾者一样,他所有弹劾的内容,表面上是在指责我,其实在他心里,无非是为自己的退出找一个能让他自己认可的理由罢了。

  潜台词就是:我现在退出是明智的,你们所有人都应该和我一样退出,这样可以及时止损。而所有人如果随他一起退出,则能让他的心里少一些因为胆怯退缩而否定自己的念头。

千松科技 发表于 2018-8-17 11:00

如果你是创业者,如果你有自己的团队,如果你不是创业初期就一鸣惊人,那么你也很可能会遇上这种情况。记住,一个合格的创业者是要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的。

  应对这种危机只有两种方法:

  1.主动方法:你要具备洞察力,在焦头烂额的创业初期,你也必须留出一部分精力随时留意团队成员的心理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处理,赶在危机发生之前,安排好解决方案。

  2.被动方法:不建议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的主动权不在你的手里。你只能凭借平日积累的人品,期待危机发生时能有人主动站出来为你说话。

  创业团队一旦发生这种危机,无论你自认处理的如何完美,那也必将是元气大伤,影响深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司走上正轨,讲讲自己这三年半的经历,给后来人一点经验,少走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