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获得财富
乌鸦小编 发表于:2013-8-17 16:19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043
成吉思汗留给世人一部创造书,就是自信,一生的目标是想征服世界,他自信自己能征服世界,为了征服世界,他希望把草原上的牧民带到世界各地去见识见识,这就是他的创造,成吉思汗的创造是只有走出蒙古草原,蒙古人才有发展的希望,所有的人,不管是人才还是窝囊废都要出国,主要出了国,就让他们见世面,人才不要留在国内,所以,拨都征服欧洲时几乎所有的人才都出国,去欧洲的人50万,终于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元朝蒙古的帝国版图横跨欧亚大陆,当时的蒙古人只不过400万人,统治国家需要的是成型的军队,从人口结构上来看,蒙古军大约100万人之间,将这些人放在整个帝国各地,也显得零零散散。元朝统治者也在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是人才的蒙古人留不留在国内。后来是出国占主导地位。"所有的人才都要出国才有出息,留在国内的是窝囊废。"是元朝时期的舆论呼声,留在国内的人才为什么是窝囊废呢?"既然是人才,为什么没有胆量出国呢?连在外国的胆量都没有,不是窝囊废有是什么?"
  元朝的舆论又认为:"出了国就是做扫大街的活也在所不惜。千万不要留在国内,以免受迫害。"但是元朝正在实行文字狱,统治者认为民众越愚越好管。只有走出国门,人才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于是,自认为自己是个人的,把自己看作人的,都跑出国去,跑出国有什么好处呢?出了国就没有人迫害,自由自在,爱干吗就干嘛。出了国才觉得,原来人是这样活的。出国的感觉是,心情都改变了,自己不是原来的自己,获得了新生。
第二节 创造源于理想

  创造这个词很泛,已经成形的东西看得见(物品),没有成型的东西看不见(思维),可以是现在的,也可以是将来的,要归纳起来只有两类,(1)物质创造,(2)精神创造。对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亲人、朋友是最重要的创造,其他依次为,家还有钱。把亲人、朋友当作第一创造,就是以人为本的本源。父母亲过好晚年,孩子聪明快乐,自己也活得自由自在,一家人和睦相处,没病没灾,那么,大家都首肯,这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创造。自由是最大的创造,而失去自由活在世上最没有意义,空气和水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假如没有空气,没有水,人活着也没有意义。
  北京上地数码大厦、上地建材城每年都给社会做一些公益的事情,公司的领导者们看到社会上的不少家庭因为家庭成员吸毒而导致家庭崩溃,不少家庭妻离子散,决策的领导者们就做了一个设立解毒医院的计划,考虑计划时,领导们讨论,拨多少款,能做多少的事情,能拯救多少的吸毒人员,需要多少的人员投入,这项公益事业能带来多少的社会效益,最后该计划实施了,领导们从公益事业中得到社会责任感,一种快乐,一种成功感,在这里领导们从公益事业中得到的是一种社会有形的回报,当一个个的家庭因为他们的成员戒毒成功,返回社会,为社会做点事情时,资助戒毒的领导们的思想已经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了,他们祝愿每个家庭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思想也是一种创造,是社会最宝贵的精神创造。
  中国历代统治者的赞歌没有人唱,属于民间的都一一流传下来了,所以说明民族的品行还是存在的,维吾尔族的舞蹈、藏族的山鹰之歌,朝鲜族的打鼓都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财富。
  就连音乐家也属于社会一笔创造出来的财富,过去的老一辈的歌唱家,声线比较好的有关贵敏、关牧村、李谷一、胡松华等等,现代的有毛阿敏、陈明、苏芮、刘欢、郑均、老狼这些都是属于公认中国一流的歌唱家,他们都属于中国文化艺术瑰宝。
  他们之所以得到观众的认同是因为靠实力,不是靠偶像,毛阿敏的《你从哪里来,朋友》苏芮是一个实力派歌手的,唱《酒干淌卖无》、《是否》《牵手》效果都不错,郑均唱《回到拉萨》很好,老狼有两手歌唱得好听《同桌的你》《恋恋风尘》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她的声线也很到位,是一位典型的高原歌唱家的代表。
  无论怎么说,对中国音乐影响力最大的还是邓丽君,她唱过的歌已经流行了30年,她应该是中国歌坛的真正天后,失去邓丽君的中国歌坛是苍白的,无力的,现在还有不少的人在怀念她,受邓丽君影响的人有2代人,如今60岁到35岁的人基本上认同,只有邓丽君才是超一流的歌唱家。
  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作为中国人生活的主体本部,大约7亿人口是邓丽君的忠实歌迷,由于邓丽君的歌声都好听,所以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她唱什么歌出名,有理由相信,邓丽君每一首歌都好听。可以把邓丽君的音乐是创造出来的财富。
  在民族乐器方面,中国的二胡演奏是很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是俄罗斯的国宝,理查德、卡来德曼的钢琴是法国的骄傲,中国阿丙的《二泉映月》是欧洲人无法比拟的演奏家,中国还有古筝弹奏,这些乐器欧洲人都知道,但是他们没有机会认真听过古筝的会演,所以对中国这个音乐大国很陌生,古筝产生于中国古代,后来传到海外,由于中国传统上没有象欧洲的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样的剧院,所以无论是古筝还是二胡,都没有普及到世界各地,这笔人类宝贵创造没有得到开发,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在书画方面,近期出了不少的青年画家,他们大都是理想主义者,创造出高品位的作品,就象《岸上的女神》油画就是无比出色的名画,这幅画的作者回忆说:"我家在乡下,那里的风景很美,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难以磨灭,所以我将家乡的美景画出来了,这是我一生的理想"《岸上的女神》画着:
  清澈的水面,水面上漂浮着几张大荷叶,青蛙出来了,坐在荷叶上,它看着低沉的天空,好像这天就要下雨了,天边飘来一片片的云彩,吹来阵阵的微风,花虫子在将来下雨的时候出来了,青蛙看着眼前的食物,跃跃待跳,它在考虑将虫子变成它的美餐。
  岸上坐着一个美丽的少妇,女人赤裸着,她淌下水去,水线不深,只是没过女人的膝盖,从清澈的水面上倒影出一个美好的身影,一个美丽的生命,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行走。
  良久,女人从水塘上岸,女人雪白的酮体,修长的身材,黑色而飘逸的长发,这是一个青春气息的画面,女人在岸上侧身躺了下来,悠乎悠哉的呼吸,天地间尼漫清新空气还有水珠,女人在这美丽的景色下,回到了人类的伊甸乐园,周围还有仙子,人间尘世烦恼都要随风飘的干干净净,天,就要下雨了,雨水就要将烈日冲走,仿佛我们听到蛙鸣蝉声。这使得我们想起,人本来就应该这样活着。
  2001年7月15日,这幅画被送到新加坡参加世界华人艺术画展,新加坡内阁资政、前总理李光耀先生观看这幅画以后,啧啧评价:"这是东方画坛的瑰宝,是华人的骄傲。"
   还有一幅画很精美:古木参天的森林下,有一棵大榕树,这里有人居住,眼前一间小木屋,倾斜的天面用木头盖上,周围几只小鸡子在觅食。好像这是远离现代文明的古文明村落。周围一片片竹林,竹林的景色一片翠绿,参差不齐的竹篙,上游的水流哗哗流淌过跟前,我们听到潺潺的水笑声,走进水中,看到在浅水里的还有黑色的石头,石头已经变得斑驳点点,大山中传来阵陈松涛,还传来百灵鸟叫。
  翻开祖先饮毛茹血的岁月,祖先们在森林中捕食,在森林中赤足行走,抓住活蹦乱串的野兔,在地上架起火炉,找来火种,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烤,在饱受了野味的阵香之后,捧上清凉的山涧泉水痛饮一番。天然的泉水,没有任何的污染,人类从动物的世界中走来,回到森林中去是我们的原始属性,爱好大自然的天性没有眠灭。
  创作这两幅画的是青年油画家李莹先生,河南南阳人,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这幅画被送到香港作为迎宾礼物悬挂在中银大厦,世界各国贵宾参观过后纷纷在画前留影,英国皇子查尔斯称赞:"人类思维的灵性都给我们的画家烙印在这幅画里面了,多么不可思议啊!"李莹先生是一个青年油画家,他的油画被画界视为一绝,广被收藏家收藏,他的作品以数万元的价格出售。李莹先生认为:"挣钱不是我的目的,我的最大理想就是画画,我从画画中得到幸福。"
  孙中山的最大理想是推翻满清政府,为了这个目标,他一生就是围绕着如何推翻满清而工作的。孙中山是美国人,入了美国籍,但是孙中山一心就是想如何推翻满清政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将自己的家产变卖,来资助革命党人,他父母也不知道如何才是正确的,这就靠孙中山自己去寻找了,万一推翻不了满清,人家就会说,孙中山不是创造,而是败家仔。既然钱也投入了,人也投入了,就不相信不成功,就是在艰难的时候,他也有狂热的精神,大家都记得他的话:"革命尚没成功,同志需加努力。"孙中山的创造就是:只要肯努力,满清就能推翻。
  里根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如何将苏联拖垮,只要苏联的实力被削弱,就是里根的快乐,所以,里根整天的考虑苏联能不能让戈尔巴乔夫拿到更高的权利,然后再通过这个老戈先生搞垮苏联,所以里根整天称赞老戈先生是世界稳定关键因素,以后证实,里根做得也对。要是里根总统从外面的角度攻打苏联,想通过强硬的手段来解决苏联,恐怕只能失算,苏联不是一个地方霸权国家,也不是就知道把国门关起来想他的国民吹嘘强大无比的国家,苏联是一个与美国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只有从苏联内部来瓦解才达到它的目的。
  我们读《春秋史》,发现秦始皇也有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统一全中国,据历史介绍,秦始皇征服六国以后,曾经在国都城楼上召开一个庞大的军容阅兵式,然后对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始站起来了。" 但是,站起来的只有一个——就是秦始皇。
  其他人都爬在秦始皇的白棋下,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只要让所有的人都臣服秦始皇自己,就是秦始皇的乐趣,为了得到这个乐趣,他不停地对其他国家进行征服。征服完成以后,为了能死后也管理另外的世界,他搞了一个大皇陵,也就是西安兵马俑,3千将士在伺候他,他要的就是这个乐趣。所以,以后听到万岁,就知道秦始皇站起来了,其他人趴着。
第三节 创造源于策划

  日本战败前,国内一片混乱,几乎所有的大型建筑都被盟军夷为平地,重工业厂房也成了盟军的大型炸弹的目标,国内没有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战败后,从国外涌回600万的征战军人复员,粮食不够吃,社会雪上加霜,民众一度因为挨饿引发抢米风潮,摆在执政者面前就是这么灰心的情况,如何让日本恢复到战前的繁荣经济呢?日本的执政者、经济学家开始策划,人多挨饿,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份工作,如果有了工作,他们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可以买商品,就不挨饿。这是策划的第一推理。
  要给大量的民众找到工作,首先要有足够的工厂,要有足够的工厂就需要大量的机器,要拥有大量的机器就需要大量的钢铁。于是日本的经济学家们拟定:钢铁生产的恢复是解决国家经济的重要步就。日本的经济学家把日本的经济分几步路走。
  要生产大量的钢铁,需要大量的能源,而当时的能源是煤炭,有了足够的煤炭,就能够生产足够的钢铁,生产出足够的钢铁以后,才能制造足够的机器,足够的机器就可以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就业问题就什么都好办了。可是,煤炭也是日本紧缺工业粮食之一,日本国内的煤炭从来就不够自己本国供应,在战前日本的煤炭都依赖从中国进口。这时候日本没有外汇,进口煤炭成了难题,所以日本的问题是:煤炭与钢铁同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先维持现状,把大量的国家经费投入机械的生产中,用巨型机械生产设备权力生产煤炭,煤炭生产出来以后,大量的煤炭优先用作冶金炼钢调拨,这样钢铁的生产能力加大了。回过头来,再将钢铁制造成机械设备,用于煤炭的生产力倍数的良性循环生产,生产出来的煤炭大量投入与钢铁的冶炼中去。日本在恢复经济前期走过了5年左右的煤炭、钢铁的循环生产时期。在这段时期,煤炭与钢铁差不多恢复到战前的生产水平。有了钢铁、煤炭,日本经济学家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堆积如山的钢铁、煤炭冶炼加工成水泥、玻璃等工业品了,在工业领域,钢铁、煤炭、水泥、玻璃被称之为工业的粗粮,只要有足够的粗粮,日本就有能力复兴家园了。
  到了韩战时期,由于美国在日本大量的军工特需订单(20亿美元)日本人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工业粗粮兴建起大量的加工厂,这时候,日本的经济学家们考虑分工了,分工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国民与国家的责任,国家的责任还是继续加大工业粗粮的生产,国民的责任就是搞好民营企业,搞好美军商品订单质量,质量有保证,订单就多,谁的生存机会就大。在竞争外国订单中,民间企业开始有了质量管理意识,一些初接触工业的管理者为了取得外国人订单,开始编写质量生产管理条例。
  国家把加工大型的工厂设备交给川崎重工、三菱重工等几家大企业来生产,民间需要的工厂设备从这几家企业订购,国家的资金满足这几家大型企业的需求。这几家大型企业有大型的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发电厂,可以一年生产数万套工厂了。
  日本这时候不但寻求初级加工品德出口,而且寻求机器的出口,经济学家这时候考虑的是,靠日本本国的资源不能够形成更庞大的工业体系,必须通过出口初级加工品,换取外汇,用外汇在进口工业的原料:铁矿石、煤炭(后来改成石油,有一段时间,用石油发电生产比煤炭等合算)。形成自己更为庞大的加工能力。
  日本经济学家考虑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开拓国外市场,但是这时候爆发中东战争,6次中东战争断断续续打了7、8年,石油价格猛涨,生产进口石油价格上涨使得日本的民营企业生存日益艰难,这时候国家主张使用核电,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日本已经把如果美国的很多传统行业同行打败了,美国的不少老牌钢铁企业被日本的便宜钢铁逼出市场,导致美国钢铁企业纷纷破产。因为国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日本碰到贸易摩擦等问题,这说明市场几经开发到极点了,日本的经济学家已经明白,日本贸易立国的时代结束,经济学家们提出日本进入科技立国的时代。
  科技立国的策划出台于这样的现实,电子产品、晶体管产品加工出口获利远比出口其他传统的商品大,日本转入电子科技生产出口为主的时代,把汽车、电视机、收音机、晶体管等出口加大,避开与其他国家的同行业恶性竞争。但是不是说日本放弃其传统商品生产,日本的传统行业已经大得吓人,他们转移生产兵锋点,主要占领家电、音像市场。日本的汽车、家电生产一直保持20年世界生产大国纪录。
  一直到现在,日本的经济还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均年收入由1947年的20美元到2000年的2万美元50年左右,收入长了1千倍。与其讲日本人聪明、勤奋,还不如讲日本的策划者计划得好。
  别的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为他生产什么,这是日本政府为它的企业制定的市场政策,日本的企业得益于这个政策观点,迅速的改变做出新的战略目标,所有的企业都把出口当作主要市场,改变了日本企业的狭窄战略观,日本的市场主要面向美国,把产品卖给美国,从美国拿到外汇,用美元买回技术,增加设备,增加生产,增加出口,订单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红火。
  任何发展中国家要走向繁荣富强,把别国市场当作自己的市场是迟早要走的一步棋,由这个理论基础看到发展中国家的希望,以外贸出口为主,在世界环流创造中获得部分自己的利益,没有地域概念的市场观,这个国家就能迅速发展。
  中国人口多,把喜马拉雅山往中国人面前一放,每人搬动一小把,也就是几天功夫就能搬运完毕,如果把喜马拉雅山一样大的蛋糕让中国人都参加吃一块,13亿人口,分起来也不多,中国巨大的内需把世界商人吸引进来,这是好事,中国人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把中国产品走出国门去,如果说,中国人占世界1/5人口,中国人也消费世界总产值的1/5商品,那么中国也仅是个中等发达国家而已。我们只不过拿平均数值来做衡量指标。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因素是原材料与技术,中国是既需要进口原材料又需要进口技术的国家,进口技术主要来自于美国、日本、欧洲,其中美国是主要技术进口的大国,日本次之,欧洲殿后,在有些关基建的技术上美国有时候也美国卡着,对中国方面很不利,日本几乎没有什么的进口障碍,但是日本的进口政策有些附加条件,比如某些项目的附带等等,欧洲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尤其是德国与法国,德国的技术在世界上走在前列,改革开放前10年,中国与德国的贸易量不是很大,老徘徊在20亿——50亿之间,不象日本的总贸易额,已经超过700亿美元。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出口可以与德国加大贸易量的机会很多。中国目前需要建立一个无穷化工业生产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与日本川崎重工之类的企业不相上下,国内需要什么就能生产什么,外国需要什么就能生产什么。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一直来都比较高,中国对日本出口主要是初级加工品,重要之类的成品,但是,中国还能在一些领域方面加大力度,比如中国把书画类当作产业化的话,中国可以在出口方面增加10亿美元的外贸收入,在旅游方面中国也具有很多的优势,中国的地理位置广阔,很多的地方适合日本旅游需求,中国短期内对重工业的加强无疑与日本的市场有些萎缩,日本每年对中国的机械出口占很大的比例,其次是电子产品,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中农产品占的比例也很大,主要是面食、蔬菜之类,机械的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与俄罗斯的贸易量每年大约在30亿美元的之间,也不是属于极限,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额如果增加到1000亿元的话,两个国家的生活水平最少要提高两个档次,中国方面增加2亿人的就业应该是最低的估计了,俄罗斯的就业也会大大的增加到1亿多,为什么同时两国的贸易加大就业量的数字不对等呢,这是因为中国对国际贸易方面比俄罗斯方面更具有优势,中国的外贸体制比俄罗斯的成熟,在国际的经验也比俄罗斯更多,俄罗斯走进经济体制比中国慢不少节拍,中国可以在全世界出口工业产品,俄罗斯的商品生产体系没有完善,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额去年保持20%的增长率,但是这也不是最佳的数字,因为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逆差。中国要和俄罗斯的贸易加大。需要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好的准备,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在短期内的型之还是不变,中国主要输出的商品是五金、电子、纺织类等。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基本上依赖发达国家的支持,西方七国的外长每一次开会,嘀咕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生产力超越目前的状况,很多国家开会的时候,很多时候都在讨论如何让自己的国家债务能得到减免。
  建立几家跨国公司,公司是在拥有强大的机械生产能力基础上,跨国公司必须具有以下的一些基本条件,数以百计亿元的流动资金,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就曾经说过,中国也要发展资金高度集中的企业,以巨型的机械工业制造厂为必备条件,以数以千计的各类专家为管理层,该企业每年能生产出书以潜逃的成套工厂设备,为解决庞大的就业人口吃饭问题。
  美国的经济政策是这样,每年都过问跨国大企业的生产力,以跨国大企业的生产能力来制定财政政策,所以美国的新技术推广能力很强大,新出现的技术,只要交给大企业,在短期内就能普及到全国各地,而且花的费用不大,成本不高,效益很大。
  中国的产品输往阿拉伯也有市场,阿拉伯富裕的国家比较多,他们出口石油,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进口石油,不管需不需要,美国本身的石油产量可以供应自己国家的使用,但是他们还是每年大量进口石油,美国国家储备石油可以用3个月的时间。中国向阿拉伯的出口主要是五金、纺织品、玩具、刺绣之类的轻工业品,阿拉伯国家的需求量加起来大约是400亿美元左右,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量大约是10亿元,所占的份额并不多,中国有很多的理由在阿拉伯国家继续加大贸易的力度。
  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展开也有难度,原因是炼油类的大型设备设厂已经给日本、美国、德国占领了,中国要挤进大型设备市场份额有点困难。中国要开拓阿拉伯国家市场可以在天津或者乌鲁木齐针对阿拉伯人的市场,这方面新疆可以加大力度,中国可以在中国设立一个中亚的最大市场,最为交换
第四节 创造源于实施

  理论指导着实践,有时候什么都准备好了,却没有把事情办起来,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当事人倾向空洞的理论,处于空谈状态,始见于战国时代的赵括领兵,什么战争理论都给他通背通熟,成了专家,真碰上与秦国打起仗来,赵国惨遭灭亡。可见理论的专家离计划的成功实在太远了。很多情况下,成功的案例不是以理论家来操作的,而是实干家实施。创造需要实干家,只有实干家才明白实施过程需要不停的变动。
  香港之所以繁荣,得益于香港人的实干精神,香港人的实干精神就是他们勤奋工作的理念和开放的社会观点,香港至今仍然成为西方与中国人接触的桥梁,不少西方公司要和中国人做生意,首先在香港注册一家企业,然后通过香港的公司开始进入大陆,在大陆的外国企业,有50%是香港某公司的名义进来的,后台老伴是德国人、日本人、美国人的多。
   香港已经成为东方的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都市,香港城常年住着40万外国人,国际化程度高,生意人认为人身安全,资金风险都得到保证。类似香港的城市中国有几个,哈尔滨、大连、上海,上海被称为东方的纽约,大连也有人形容为中国的大阪。上海有点像那么回事,大连也建设得不错。
   内地城市要具备香港这样的繁荣并不困难,首先借鉴香港的经验,然后再开创自己的优势,香港固然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能不能把香港建成国际都市是香港市政府优先考虑问题,其他都居次要。
  哈尔滨被称为东方的莫斯科,哈尔滨比上海大连一点不逊色,如果10万俄罗斯商人来哈尔滨做生意,如果10万哈尔滨商人到莫斯科做生意,那么哈城比上海,比大连,比香港都要有创造更大创造的可能。中国的五金商品根本就不用愁没有销路。但是要推动这么一个工程得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了。比如哈尔滨的工程师们是不是自己上莫斯科开铺面?莫斯科的艺术家是不是到哈尔滨唱歌?还有莫斯科的警察是不是考虑外商的安全,都属于创造性的实施的部分。
  实际上,哈城也不用非要十万人到莫斯科去不可,想办法开设一个苏东波城,把苏联原来的讲俄语的东欧国家,象波兰等国家的商人设立贸易区,或者对换贸易区,哈城有的是俄语人才,足够合东欧人打交道的。一般来说,只要这个城市有1/5的外国人口,这个城市就具备国际城市的标准。至于管理的方式,借用国际的通用管理方式,纽约是怎么管理住在纽约的外来人口的?与俄国人打交道很简单,俄国的轻工业很薄弱,把哈尔滨当作中国出口轻工业的基地,和进口原材料的基地。俄罗斯的木材、天然气、化肥都是中国的紧销货。
   一个经济学家这样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已经策划了好多年,并且就要实施了,但是我的看法不敢苟同这个方案,如果对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进行全国性公开讨论的话,作为一名公民,我想表达一些我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南水北调计划不科学,是一个劳民伤财的工程,我的理由是:(1)它漫长的输水线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的环境,如果南水北调了,极有可能造成南方因为水源被抽调而枯竭。这有点像挖东墙补西墙的做法。(2)南水北调工程占用大量的资金,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具体耗用多少费用,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光治理污染费用预算就250亿元(8月18日的北京青年报第二版报道),它还占用了大量的农地(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天津沿途占用地)。(3)它有可能成为新的头疼悬河工程,我国的地势南底北高,南水北调时不可能让水渠流到洼地,而应该是抬高它的支点,只有水渠比沿途地方高出,南水才能北调。这样它将成为漫长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水龙,70年代,我们有了经验教训,水渠在运送灌溉用水的时候,由于水压的作用,水渠两边北挤破,要维护要维护好得占用大量的维护经费。
  基于以上观点,我的建议是采取将黄海、渤海海水淡化,将淡化的海水由渤海直接抽上天津、内蒙、河北、河南。这样水源就近北方,从渤海抽水比在长江抽水近多了,我们可以在这几个省份建造几个大的人造淡水库(也可称人造海)。
  淡化海水最佳的方法就是用核电站解决能源问题,中国北方可以建立10来个核电站,目前全世界共有300多座核电站,建设核电站的成本低,只要1000吨的铀矿就能使得核能发电站发电100年以上,核电站的也安全可靠。世界有核泄漏事件,比如苏联的切诺贝尔核电站泄漏事件,但是它不是我们反对兴建核电站的理由,因为苏联的核电站设计有问题,管理也有诸多问题。
  过去中国兴建核电站条件不成熟,原因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不准出口核电站设备到中国,现在,中国进入经济为主的市场化国家,兴建核电站技术条件很成熟,日本、法国、英国、德国都愿意提供技术援助,也愿意承揽中国的核电站工程,法国与中国合作大亚湾核电站就是有力的说明,英、法、日等国家使用核电站已经40年了,中国可以采取国际招标的方式兴建众多的核电站,有效的利用国际资金。
  国内有人担心两个问题,第一,出现核泄漏怎么办?第二,中国需要兴建核电站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用事实来回答问题,我们国家在大亚湾已经建成并且运行的核电站至今来说良好,操作核电站的技术员都经过严格的考核,而且采取多人值班制,而不是一个人操作,减少操作失误可能性。核电站泄漏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恐怖,在轻水反应堆的前几代核电站方面,人类已经取得很多的经验了,目前,世界上都采取重水反应堆,核电站建造在地下20米深甚至更深的地方,地面建造了一个厚达数十来米甚至更厚的水泥以及金属合成的建筑物,预防核辐射。另外科学家们已经想到在反应堆运转不正常之前安装电子预警系统,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自动关闸,安全的办法很多。
  对于第二个问题回答是:中国就是造100座核能电站也应该,按照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来算,中国在20年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准,到时候,每家每户的用电量比现在增加3倍,经营核电永远是挣钱的项目,电价不会下跌,也不会造成成本收不回来,中国太需要核能了。核能是解决中国缺电的出路,也是中国治理北方水荒的多种办法之一。
  海水淡化的理由是谁从大海中来,返回大海中去,再从大海中来,这叫生态环境最佳的办法,从南方调来淡水,固然能解决暂时问题,时间长了,很多弊端也露出来了。比如南方并不是有调不完的水,甚至南方也出现干旱问题,我们说南水北调是指将长江水调往北方,可是长江水本身就不够用,我们看到长江经常闹洪水,原因是因为上游没有植被,天然植被给人为地破坏了,上游的地表水无法藏身了,只好一泻而下,如果上有加强绿化,长江的水流也是涓涓细流,管理好的话,它没有枯竭期。
  靠长江水北调不是拯救北方缺水的办法。除非是两江水同输北方,就是西江水与长江水,我们从地图上看到的西江虽然不大,西江的年水流量比长江差不了多少,目前中国南方只有西江是富水地区。
  西江地理靠近南海,每年从海洋性气候变动中获得大量的雨水,西江只有寥寥的南宁、广州等几个城市,每年沿河的几个水库要大量的泻闸,淡水浪费很大。把西江水与长江水同时北调,才能解决北方水荒,可是这个计划更行不通,因为在南方到北方建造一条水龙耗去的经费是难以估计的,万一发生天灾、战争意外更不可收拾,这个计划可以说蠢不可及,行不通,而没有西江的南水北调可行吗?更不可行,长江水可调的不多,不能覆盖整个北方的巨大需求。一条长江水放到内蒙古沙漠也是瞬间就无影无踪的事情。
  目前,除了海湾国家大量淡化海水之外,东南亚国家的新加坡也在淡化海水,而且取得很大的成功,我们可以向这些国家派出技术人员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
  在北方各省,都缺水,内蒙、宁夏、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市缺水的重灾区,北京缺水一度成为中国迁都讨论的原因,每年从内蒙古刮来的风沙把北京的环境弄脏了,治理内蒙古沙漠风暴成了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头等大事,用什么办法把内蒙古的风沙治理好?只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就是北京以北出现一个湿地带,而不是高度干爽的风沙带,有了水,就能绿化,从绿化中解决问题,可是要进行绿化再怎么省水也得需要大量的水来浇灌,有人想出一些招数,学以色列的滴灌技术,省水,可是再怎么省水也不成,北方对水的需求量很大,不是说今天有水浇灌,明天就不用了,水还是天天要用的,内蒙古这么大的一个地方,把一个北京密云水库的水倒在沙漠上面,也是一天也就干枯了,我们治理沙漠的水不断的把水输送到绿化带,才有可能恢复沙漠的绿化。像河南、河北缺水大省,每年的庄稼播种季节来到,报纸上天天为缺水呐喊,没有数百亿立方的水难以解决北方的水荒问题。
  中国需要从海上淡化海水,这方案可以讨论的,海水淡化最大的投资是核电站,需要巨额的资金,这资金也是一个很容易筹款的,面向国际招标,一定会有大量的投资商愿意投资建设中国的核电事业,国家可以不花一分钱都有人投资,核电站投入成本低,如果核电站以卖电的方式他们也能很快挣钱,如果以抽水以后,再计算价格,也能挣钱,而且挣大钱,不是小钱,投资者挣大钱,国家收丰厚的税收,这样的策略比国家投资天文数字资金来南水北调科学多了
本页内容由网友自行在乌鸦部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帖文、图片存储空间服务,帖文(图片)发布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帖文(图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帖文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
无需安装,微信扫码体验乌鸦部落移动端

关闭

乌鸦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