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如何走出商业困境:内容与商业化的矛盾
乌鸦小编 发表于:2013-9-9 09:14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778
近年来,自媒体逐渐兴起,许多媒体从业人员纷纷加入其中,并对其经营模式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唱衰者有之,信心满满者亦有之—
资深媒体人罗振宇近日在网上发起会员募集活动,宣布通过自媒体“罗辑思维”推出付费会员制。虽然此举被称为“史上最无理”,但6个小时内,5000个标价200元的“发起会员”和500个标价1200元的“铁杆会员”全部售罄,募集金额达160万元。
这次会员募集活动被认为是自媒体新商业模式的里程碑,迅即在业界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对自媒体商业化模式的讨论。
自媒体平台崛起
自媒体的出现源自互联网,个人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等平台发布信息,涉及各个领域。其特点是发布流程快、言论空间大、内容不受限制且具有个人风格,形式上以文字图片为主,体裁可以是新闻、评论、小说,也有媒体人做出独立APP应用的尝试。
“微博是‘广场’,微信是‘会所’。微博通过转发和评论可做到即时新闻的横向大范围传播,微信则更适合精准内容的点对点传播,两者各有千秋。”黑石网创始人刘瑞刚说。在他的牵头下,黑石网这个自媒体小团队汇集了一批门户网站的科技记者,每天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对互联网的热点事件进行点评。
刘瑞刚介绍说,自媒体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早在10年前,当博客中国面世时,国内最早的自媒体—“名博”现象就已经应运而生。“其实形式非常类似,都是以个人的信息制造、观点分享向受众群体传播信息。目前在网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大多来自于最初阶段那批坚持下来的名博。”
自媒体开始为外界所熟知,始于去年9月程苓峰在微信上开设的“云科技”走红。2012年8月,曾担任某门户网站科技总监的程苓峰发微博称将专职做自媒体。今年年初,他又宣布,以自己为主笔的“云科技”推出微信广告,报价为每天1万元或是每3天5万元,向中国乃至全球开售。此后不到2个月,他就做了10单生意,入账13万元。
对此,舆论哗然,基于自媒体的盈利模式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他就像是自媒体的标杆性人物。有了他的成功案例在前,许多乐观者认为这条路前景已经可期。”一位IT观察者说。

试水植入式广告

试水植入式广告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程苓峰的模式。有质疑者认为,程苓峰的“销售业绩”更多源于第一块试验田带来的聚光效应,以及他个人的人脉资源,并非可以推而广之的可持续模式。
“程苓峰被业界称为第一个出售广告的自媒体人,并通过广告实现了盈利。但像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因为它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自媒体提供的内容是否有‘干货’,二是用户的质量是否有价值。现在许多平台的粉丝数量可以造假,能否有精准高效的到达率十分关键。”这位IT观察者评论道。
据了解,类似“云科技”这样的自媒体,主要的客户为IT企业,投放的广告大多以夹带内容的软性文章为主。“做广告,大家也是在挑。好比一个科技类的自媒体,虽然汽车广告很赚钱,但它还是会登科技公司的广告,因为厂商只会找与自身定位相符合的平台来做软性植入。”刘瑞刚说。“一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如果与企业或公关公司合作,写一篇稿子很少有低于2000元的—显然,这样的收益比起传统媒体给的稿酬更有吸引力。”
然而,也有不少业界人士质疑,广告很可能会影响自媒体的独立性。对此,武汉大学教授沈阳表示,关键还在于把握植入广告的度。
他以微博为例,介绍了一种非常典型的自媒体盈利模式—针对活动的软文广告。“一些‘大号’收取了广告费用后,会通过微博刊发对于该项活动的看法和评价。用户是否反感某个广告,在于它是否干扰了阅读体验。如果广告插入用户微博阅览的时间轴,则会影响阅读体验;若是附在博文后,影响则不大。”
本页内容由网友自行在乌鸦部落发布,本站仅提供帖文、图片存储空间服务,帖文(图片)发布者应自行负责所上传帖文(图片)涉及的法律责任,本站对帖文真实性、版权等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
无需安装,微信扫码体验乌鸦部落移动端

关闭

乌鸦部落